友善列印

標題:

中高齡專法上路,配合健康職場推動,提升企業勞動能量!

日期: 2021.04.22
       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「中華民國人口推估(2020至2070年)報告」,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老化人口攀升速度進程飛快。高齡化加上國人生育率低落,我國工作年齡人口以一年平均減少18萬人的速度下降,勞動人口將逐漸步入老化階段,如何善用中高齡人力資源,儼然成為解決勞動力短缺的核心議題。
       2020年12月4日國內「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」及其子法正式上路,雇主可運用中高齡專法實施而衍生之新進用中高齡工作者補助款,搭配中高齡職務再設計,落實推動健康職場營造。藉由引入職場健康促進概念及臨場醫護健康管理、職業傷病預防,保障工作者職場安全與健康。如此不僅能維護對中高齡工作者勞動參與權益,更能妥善建立工作知識經驗傳承及後續生涯規劃,並營造友善工作環境及身心狀態,提升企業勞動能量。
中高齡工作者的支持性措施,也要「超前部署」
     「預防勝於治療」、「超前部署」概念近來成為熱門話題,在預防醫學概念及中高齡者「健康老化」更是不謀而合。健康狀況是影響中高齡者再就業的重要面向,是企業推行職場健康促進時,涵蓋健康老化概念重要元素,將身體活動、營養膳食、心理健康(退休規劃)、認知促進、慢性疾病管理、生活功能重建及照顧等範圍,納入評估,當提升健康工作環境融入企業文化並落實時,不僅只有中高齡工作者受益,更能擴及全體工作者及企業主。
  • 身體活動:從肌力強化、心肺耐力強化、柔軟度提升等方面著手,規律運動除了提升肌肉量、預防骨質疏鬆、穩定骨骼系統外,也能促進身體表現以及增進心理健康。
  • 營養膳食:飲食應強調攝取優質蛋白質,如豆魚蛋肉奶類的食物,提供身體能量、調節生理機能;人體主要能量來源,應攝取優質醣類,減少精緻澱粉,亦可幫助維持血糖濃度。
  • 心理健康:除工作生活壓力調節外,中高齡工作者都會面臨的人生轉折為退休,建立充分的心理建設並妥善規畫是其中關鍵,包含理財、長照資訊、興趣等等。
  • 認知促進:正視失能,及早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降低風險,增加大腦的保護因子,包含多動腦、多運動、均衡飲食、進行社會互動、維持健康體重。
相關輔導協助資源:
國民健康署成立北、中、南三區健康職場推動中心,將和您一起努力工作,健康成長!
衛生福利部健康職場推動中心
北區:02-27361661轉6521
(基隆市、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縣、宜蘭縣、花蓮縣、金門縣、連江縣)
中區:04-7238595轉4131、03-5751006轉19
(新竹市、新竹縣、苗栗縣、臺中市、彰化縣、南投縣、雲林縣)
南區:05-2656551、06-2212033
(嘉義市、嘉義縣、臺南市、高雄市、屏東縣、臺東縣、澎湖縣)
中高齡法宣傳海報